「我一律建議先不要離職。」創立這個部落格以來,每當收到一些訊息問說該不該離職的時候,這是我絕大多數時候的回答。
最大的原因是,你才是你人生的主人,我無法替你做主,只能在希望你現狀安穩的情況下,給予行動的建議。
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評估清楚,就毅然決然地裸辭,有可能會面對更大的精神壓力,甚至是後悔的情緒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
我的意思是,如果有想好,那裸辭絕對不是問題。可是為避免只是「逃避」,請先自我評估五個問題如下:
【一、儲蓄能支撐多久的生活?】
無論理想有多麼崇高,我們都得先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。
對自己誠實地列出個人的資產負債表,盤點你手上的資產,計算每個月的平均支出是多少。不帶情感,藉由明確的數字計算,去設定好下一份薪水需要入帳的時間。
非必要的話,建議不要花到自己的「緊急預備金」。以最保守的情況,抓出自己可以無收入的日子有多長。這是一切的基礎,是你的安全網。
【二、離開這份工作的問題點是什麼?】
想離開目前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麼,是否有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點,造成你必須選擇離開?
重新再思考一次這個問題,是為了確保離職不是只為了「逃避」,緩解當下的壓力或痛苦而已。
與此同時,也可以讓自己更清楚知道,什麼樣的問題點是無法解決的,而在尋找下一份工作時,你更需要聚精會神留意,設法避開。
【三、離職後的重心是什麼?想做什麼事?】
叔本華說,人的一生,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盪。我一直相信,無聊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並不亞於痛苦。
我會建議,在確定離職之前,先做好離職後日子的計畫。即使是計畫要「休息」,一個月什麼事都不做也很好。
但真的建議就提起筆來,好好把這些「計畫」寫下來。當生活突然失去重心,計畫會是讓心情安定的重要依靠。
偶爾就相信它一次吧。
【四、下個階段希望能有什麼轉變?】
裸辭的好處,是讓人有時間思考下一步,也有時間能好好準備下一步。
在裸辭之前,不妨先思考看看,自己憧憬的到底是怎麼樣的生活?而此刻的自己,和想像中下個階段的自己,中間的差距是什麼?
給自己一些努力的小目標,讓自己知道離開的原因,是為了要前往下一個更好的地方。
【五、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?】
最後,是做好最壞的打算,設定好停損點,並思考可能的退路。
倘若真的找不到下一份工作,最糟糕的情況會是什麼?在哪一個時間點,必須要做出緊急的決定?而如果真的一切都不如預期,可能退路還有哪些?這些退路必須是真的有 100% 可行性,而且能夠快速應急,有絕對把握能實現的。
設定好最差的狀態,並非悲觀,而是為了幫助你的心更無所畏懼,也更加安定一些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
兩個狀態除外,一是你存了足夠支撐長期無業的錢,二是你身心狀況真的需要休息。之所以不建議在沒有想清楚前輕易裸辭,是因為裸辭後的生活,其實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。
現實來說,在只有支出,沒有收入的情況下,生活會相當辛苦。
尤其如果你又在台北租房,加上日漸昂貴的生活費,離職兩三個月的資金缺口,恐怕就是 10 幾萬元起跳。如果加上出國旅行等娛樂性質的開支,極可能在兩三個月內,輕易就花上 30 幾萬元台幣。
此外,看著周遭朋友、同事都持續著工作,也許升遷、加薪,或是又買車、買房。
在經濟與心理的雙重壓力下,真的很容易就做出「不像你自己」,委曲求全,而未來會後悔的決定。
而職涯,選擇每一份工作,都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。如果在這樣的轉折點被「情緒壓力」影響了決定,後續時常要花上更多時間來調適自己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
寫這篇文章,是希望《我出去一下》是能夠給予想清楚的人,一份勇敢跨出去的決心。而不是看我好像過著很快樂的生活,於是盲目的追隨,事後花了更多時間追悔的人。
我可以說的是,之所以我大膽裸辭,放棄高薪,而且還到世界各地長期旅行,是因為我在裸辭之前做了非常謹慎,為期許久的自我評估。同時,我也放棄了許多人生目標,推遲重要大事,並且從幾年前就開始實行嚴密的財務規劃。
人生可以樂在其中,但大大小小的決定,都得要自己負起責任。
再說一次,你才是你人生的主人,我無法替你做主,只能在希望你現狀安穩的情況下,給予行動的建議。
每個人的人生都要做出無數個選擇,而選擇背後的原因,每個人都不盡相同。
希望在這次,你也能清楚自己的選擇的原因,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