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拍思考I

解封後的日子裡人們再次啟程旅行。而街拍與旅行息息相關。到底怎麼樣才能拍出好的街拍?可能同時是旅人們心中的困惑與想望。這篇文章提供一些我的思考。

或許是墨爾本市區的行人規劃做得相當完美,夏天的那段日子,我的街拍魂重新撒著陽光的街區巷弄喚醒,也對於街拍有了些新的啟發與思考。

「什麼是街拍(Street Photogrpahy)?」「什麼是我眼中『好的』街拍?」

對我而言,在街上捕捉非刻意設定好的自然畫面,就是街拍。然而,一組我眼中好的街拍,我更傾向畫面需要有視覺的重點、隱含的故事性、以及系列的主題性。

01:視覺的重點

旅行的時候,尤其等紅綠燈的時候,我們應該時常拍下一張大馬路上,有著許多車子和行人經過的照片吧。

那樣的照片時常是沒有重點的,也許能為旅行留下紀錄,卻不會是被長久記著的照片。而我所謂的「視覺的重點」,指的就是避免這樣的情況。

畫面的主題未必是人物,可以是建築的線條、城市的光影、顏色的搭配,當然也可以是人的表情或是動作。

我常使用的方法是,多嘗試各種角度去捕捉畫面,像是蹲著、躺著、爬高。嘗試不同的視角,嘗試將照片的主題拍出不同的凸顯效果,既有趣又能為畫面增色。

02:隱含的故事性

當你看到靜態的街拍後,會不自覺開始想像其動態的樣貌,甚至是背後的故事,對我來說,也是我喜歡的好照片。故事同樣可以來自於人物與周遭景物的互動,也可以來自於光影、顏色、幾何線條。

拍攝的當下、觀看照片的時候,我會更傾向於思考並設法理解被攝體當下的狀態,其背後可能的脈絡與原因。有時候拍完照片之後,我會停下來再觀察一下,讓其後續的行動補足我對於說故事的想像。

03:系列的主題性

我記得在大學上攝影課的時候,老師在評圖的時候會說,這張看起來就像是觀光客拍的照片。當時我就思考很久,觀光客拍的照片和認定的好照片,區別到底在哪?

很大一部分,我認為是來自於一張照片的背後,是否帶著「想法」在拍。也就是,拍照的人,是否有其獨特的觀點和眼光。

如果是帶著想法在拍攝,即使是隨意的街拍,都相當容易在片幅與片幅之間,找到一些主題的關聯性。那些主題可以是,呈現當地的生活面貌、城市的文化、人們慣習的動作,或者單純就是光與影、生活中的某個顏色等。

系列的主題性補足了那些隨意拍攝時未注意的細節,能讓街拍少了些無意義的凌亂,卻能為畫面增添更多的想像空間。

相機是最好的旅伴

造訪過十數個國家,我發現多數的旅行我都是一個人走。

而獨自旅行的過程,相機就是我最好的旅伴。帶著相機,讓我在途中不會那麼孤單,也減少了一點無聊。當然我也得承認⋯⋯,另外有一點是,滿足了我旅行時「好想工作」的工作狂個性。

而關於攝影,也是在離職起開始接到一些正式的案子後,在持續閱讀與努力的路途中,越走越發現,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努力。

我第一次嘗試分享我的攝影思考(緊張了),其實比起真正拍照,我好像花更多時間思考拍照,只是行動力和創作力異常低落,需要鞭策與鼓勵。

這也是聊聊街拍的第一篇。下週的第二篇,講的是我個人的街拍小秘訣與建議。

歡迎分享、收藏、留言交流,再請多多指教咧。


Posted

in

by

Comments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