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走過的路〉|#遠方的夢境|017
氣溫又往下了一點,沖完熱水澡後浴室的鏡子自動鋪上一層霧。恍恍惚惚地盯著自己瞧,是多少的選擇和放棄,帶領我終於走到了這裡?
深信特定的情感在氣溫低的時候才會重新喚醒,某些感官會在秋天過後變得異常敏銳。鼻子一如往常地又過敏了,嚴重的時候,連帶引起的雙眼昏眩,時常讓眼前的世界變得曖曖不明。
回過頭看著不等速倒退的風景,那些眷戀的事情沒有被留下,那雙的倔強的眼睛當時到底是怎麼放棄的,至今仍沒有確切的答案。
明明曾有過機會,但躊躇不前到最後不得不離去的,卻也始終是自己啊。

去年的此時,我度過了人生中其中一段最低潮的日子,漫漫黑夜傾斜了白日。生活被關進一座暗室,兀自背對著門坐著,沒有光透進來。
不過是三百個日子之前,關於每個選擇背後的原由,我竟然已經無法一一述說。
有時候甚至要咬緊牙關才能斷斷續續地重新想見,夜晚的路燈是如何忽暗忽明,惡夢中昏睡的夢遊者,又是如何從窗外無眠的狹巷找到出口。
而氣溫並不允許健忘,流動著的科技也是。
社群讓斷了聯繫成為極其困難的事。可保留著不再聯繫的聯繫,只是讓妥善處理回憶,成為另一件更為困難的事。
看過的電影、讀過的書、喜歡的音樂,連在霧鏡前呼吸的痕跡,都有記錄可循。
那,我到底又是為什麼會做出這些選擇,匯聚成為現在的自己呢?
(寫於2017年11月,同樣是芒草季節結束之際。偶爾回顧,鼓勵自己。原來已經又前進了一段路。)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