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意努力的位置

剛畢業的時候,很長一段時間不喜歡跟朋友分享自己在做什麼。「他是律師、她是醫生、那些人都在銀行上班。」大抵是因為害怕被他人的言語給定位了,對於深信生命是流動的我來說,這些並不適切卻時常出現的言語,實在太過武斷。雖不致於成為將自我定型的魔咒,但情緒難免因此浮動。另一部分,除了自行創業,要找到一份有高度認同感的工作,將自我置於該位置並樂在其中,實在是太過奢侈的事。

想為最近相當努力的小日子作結。其實非常難以想像此刻的心情,對這個品牌充滿歸屬感,對完成的階段任務產生成就感。到這家公司也即將期滿一年,目前的感受多少能為當時毅然選擇離開前一份工作的選擇背書,也沒有辜負自身被眷顧的幸運。享受從數據和資料中找尋線索,用策略思考的角度為品牌制定新品開發方向及行銷角度,越來越發現自己喜歡的是這些事情。時隔一段時間檢視工作,真的能篩出自己更喜歡的事。和先前的自我認知不同,我沒想像中那麼喜歡行銷。這裡的「行銷」指的是更關乎傳播面的行銷,舉例來說社群經營、廣告設計、甚至是商業導向的文案撰寫。沒那麼喜歡的,幾乎和整合行銷傳播相關的事情。細究原因,其實並非我討厭這些事情,而是對我來說,這些事情非常受個人主觀意念影響,例如個人美感、對文字的感知、日常關心的議題等。除此之外,設計和文字對我來說依然是神聖的事,有時候要創造出非常為了消費者服務的內容,還是有點令人掙扎的。而從市場資料、統計數字及消費者行為去找尋線索,進而規劃出品牌發展產品的策略,以及品牌溝通的途徑與內容,反而對我來說是比較踏實的。

最近經手的品牌概念快閃店專案相當受歡迎,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會是個還不錯的行銷活動。但做了品牌行銷一陣子,而且其實是身兼PM(非指職稱,而是指Product Owner)角色之後,其實心中更在乎的,應該會是在完整落實品牌策略,並執行行銷活動完畢後,整個產品線長期的業績是否有往正向提升,品牌的滲透率及市佔率是否有成長,這些絕對性的數值所帶來的成就感,肯定會比單純行銷活動的成功來得更加強烈。漸漸發現自己希望帶來的改變,不單單只是把產品讓更多人認識,進一步更希望規劃出好的產品,再讓好的產品用好的方式,被適合的人認識,進而購買且使用,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。

工作的確會劇烈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,那些旁人口中的定位,也確實反映了工作於生活之重。然而,工作也沒有像畢業時想像得那麼神聖,當代人對於工作的想像也已經更加多元了。我們都是透過完成這件事,找到自己甘願努力付出的位置,讓日子一步步往自己喜歡的生活邁進一些而已。而能夠找到那個讓你願意努力的戰鬥位置,就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了。

重新把畢業後十年的職涯規劃想了一遍,無論是在品牌或者策略的路上,的確還有好多想學的事情,好多該具備的技能仍待補足。更重要的是,期待未來能把這些知識和思考,轉化為對於理想有幫助的力量。滿意現階段相應的生活品質,但仍求知若渴,並且對於探索更大的世界,充滿著企圖和無限的好奇心。

繼續出發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