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印象深刻《雙層公寓》新東京篇裡,有一個討論工作上應該「多元發展」,還是要「專注一事」的餐桌對談。
整體的討論環繞於,人們到底該不該傾注全力,專心致志地發展一項專業,又或者,現今社會其實更適合多方發展,是跨領域從事許多工作來支撐生活的最佳時機。
這些年來在品牌行銷、產品經理的正職工作以外,還持續發展著攝影、寫作的我,也時常陷入這樣的思考難題。
恐怕,這也是目前我內心深處非常巨大的恐懼,擔心自己沒有一件專精的事情,無法成為專業的工作者。
而在出發之後,不斷嘗試各種新事物的過程,也或多或少認識到各個領域的專家,甚至是接觸到該行業裡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。
累積多領域的觀察與學習,我也漸漸在縮小自身抉擇的選項,慢慢想清楚自己希望前進的方向了。
我發現,即使是各個領域最頂尖的一群人,他們一開始可能精通的事情,或有天賦的項目都不只一樣。
而讓他們願意選定專注一個領域的原因,通常有兩種。有可能是某個項目讓他們先獲得了初步的成功,於是有了正回饋,而願意持續並專注於其中。
另一個可能是,在某個領域的其中一個項目裡面,他們能夠找到自己和該行業內其他人的差異性,因而讓他們的天賦能夠盡情地發揮出來。
我認同每個人合適的工作型態不同,或許有些人就是比較適合「多元發展」,透過各領域的工作支撐起生活。
但對目前的我來說,對還不是很清楚要做什麼事情的人來說,我的建議反而是,在多方嘗試之後,選定一個至少有興趣的領域,好好投入「至少三年」的時間。
為什麼需要三年?因為這段期間該做的事情,並不是投入時間而已,而是必須優先找出自己在該領域的「差異性」,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能夠產出獨特價值的供應者。
而這也是我剛才提到,專精者之所以能夠專精的原因,通常是他們能在某個領域中,專注在特定項目上找出自己的差異性,因而能讓讓源源不絕的天賦,得以被具體化出來。
即使是偏向於「多元發展」的人,這樣的三年也並不會是虛度的三年。擁有了一項本質專業的技能,能讓自己有機會在發展其他領域時,心態上、經濟上都更加穩定,能支撐你在第二個領域中發展,而不會輕易受到影響。
而踏上旅程的我,即使心中已經相當清楚,「專注一事」似乎更合乎自己的價值觀。
但這一年,我仍在探索與嘗試,有哪個領域能讓我心甘情願的放棄其他領域,並且能在其中做出差異化,讓天賦創造獨特性,因而能夠長期專注於其中。
看似多麼肯定而自由的旅途,迎著窗外掠過的風,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仍是在頭昏腦脹的混亂之中,有時候,其實還帶著些恐懼。
而路途上的這些思考,一些靈光閃現的瞬間,就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泉源。
與你分享,也歡迎你與我分享這個主題相關的思考。
______________
後記:來到《我出去一下》的第 60 篇文章,謝謝仍持續閱讀的各位。
旅途之中,於異地生活之際,有許多需要生活的挫敗,需要克服的困難。
而在此之餘,要持續、穩定的大量書寫的確不容易,但目前為止,這個習慣仍令我感到滿足和平靜。
無從給予大家答案或指引,但願意和大家繼續分享這些思考。或許,它們可以是你前路的燈光,讓你知道也有人走過這些路,少點害怕,少點孤單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