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說愛

日本人不說「我愛你」。在日文的語言使用上,幾乎沒有表達「我愛你」這樣的字詞,即使是那日本人幾乎是從不說出口「愛してる」,都是以相當省略的言語來表達愛意。甚至是「我想你。I miss you. 」這樣的說法,在日文裡也是不存在的,取而代之的,日本人選擇用「会いたい(想見你)」來委婉地表達思念的心緒。

在這次旅行的過程中,多數時間都是獨自一人,許多時候會想念遠方所愛的人,更可以感覺到,能夠常伴在所愛的人身邊,共同分享生活的好與壞,是多麼不容易的事。在許多一個人的時刻,也終於能感受到,把時間留給所愛的人,這恆常不變的道理其來有自。

不過,我大概和傳統的日本人一樣,對我來說要將「愛」說出口是件何其不易的事。可能真的跟多多日本人的想法一致,我一直以來都認為,何必把愛說出口呢,透過行為來表達不就好了。

大家應該有聽說過夏目漱石的經典軼聞吧?聽說在夏目漱石當英文老師的時候,他請學生翻譯「I love you.」這句話,而最後夏目先生認為的正確答案卻是「月が綺麗ですね(月色真美)」,認為日本人可以透過這樣唯美而隱晦的方式來說愛。第一次聽到這故事覺得滿幽默的,不過深思後覺得這真的太辛苦了,跟一直以來的我一樣,總是無法有話直說。

隨著時光流轉,旅途的風景劃過,時不時的偶遇,錯過,和告別,我對「愛」的思考也正在流動著。

對日本人不敢說愛的這件事,比起委婉和害羞,此刻的我更覺得,這更像是害怕受傷以及趨避風險的表徵。因為自己的心情而害怕造成對方的困擾,所以只敢說「在意(気になる)」,因為害怕被拒絕或對方沒有同等的愛,所以選擇先說程度較低的「喜歡(好きです)」。

其實這樣的方式相當狡猾,一來是風險管理,認為只要管控好表達的方式,就能夠降低未獲同等回應的風險。二來是推諉責任,透過婉轉的表達,將理解的責任落在對方身上,設法降低自己受傷的可能性。但其實說穿了,就算以這樣委婉的方式來傳達,如果沒有先構築自己完整的心,當沒有獲得期待中的回應,那份內心的失落和難受還是難以減少吧。更何況,甚至有可能對方沒辦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,或許就這樣,又一次一次地和愛人錯過了。

我才慢慢理解,愛的表達,各種關係的表達,是知道「我很可能會受傷,但受傷了也沒關係,我不害怕。」

愛的表達,是建立在明知道有可能會受傷,但仍不懼怕疼痛感的勇敢。愛的表達,是建立在就算真的因此受了傷,但仍知道自己是完整的的那份自信和自愛。因為愛是如此巨大的能量,是無論有沒有獲得回應,都要傳遞出去的訊息,完全無關乎對方是否願意同等的給予。

愛有許多表達的方式,但言語正是最容易被理解的Love Language。對一路以來努力設法管理風險的我,對把失敗看得很嚴重的日本人來說,說愛的第一步,或許是要放下對於成敗的執著,回到愛善意的本質上,重新聆聽並練習表達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。

雖然從知到行還有好長的一段路,但我願意從此刻的旅途開始,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一樣,從最基礎的開口為起點,虛心地慢慢學習,找到自己愛的語言,將其視為一生重要的事,勇敢表達與實踐它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