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疫中新生〉|#途中的森林|015
翻找了近三年來的照片,發現在疫情間幾乎走遍全臺灣各個縣市。也因為這場新冠大疫,抵達許多這座島嶼上從沒想過會走訪的角落。
三年來,絕大多數的旅遊是獨自出發。在移動途中的獨處是無法分心的,你必須專注在行進的當下,把這一刻的事情做好。
而也正是因為這些獨處的時間,讓人必須重新檢視自我,體察生命的高低潮,了解自己從哪裡來,往哪兒去。
移動的事實,讓我們的視覺得以保持流動,時時更新。
「新」是疫情期間更彌足珍貴的詞彙。我們並非總是可以移動,舉例如工作時,舉例如瘟疫肆虐之際。
當萬物都被迫暫停,人們需要對抗的除了病毒,更需要對抗心的無聊,和面對新秩序的不安定。
這場大疫教導我們兩項在原地創造空間的方法:
其一是以「新與舊」創造出空間感,嘗試新的事物,如疫情間熱門的下廚、瑜伽,正因此創造了新的可能。
其二是,好好待住自己的心,讓心的住所變得更加寬廣,創造內在的空間。
也因此,所謂「出去一下」也並非指必要的物理空間移動。停留在原地,讓新的事物進入生命,擁抱時刻轉變的可能性。或者,安靜下來,向內探索身心靈,更深入的理解自己,也都是出去一下的具體實現。

實際的島內旅行,和創造內心空間的實行,這三年的反覆練習並非沒有意義。
我對於旅行終於有了新的體會,不再把行程排滿,對於突如其來的調整,有著更從容的態度。
這裡也算是因為疫情而誕生。在更加認識自我之後,無論從哲學、心理學、神秘學的觀點,我才終於知道一直以來心中無法直視的黑洞,究竟是由什麼物質組成。而創立這個平台,也是為了記錄自己這段還在路上的旅程。
在許菁芳老師的《疫之生》新書寫到,「我不知道生命的來去是善意,或者是遺憾?在我有限的觀點看來,是一種失去,但是在更大的尺度看來,或許是一種愛。」
我未曾懷疑,遠行能帶給我們許多,但這幾年來學會的是——停留也能加深對愛的理解,失去也能有機會創造新生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