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同裡別有洞天:中國北京雜院改造的溫馨住家

原文同步刊於:Polysh Online Magazine

信步於老北京的胡同斜巷,你或著迷於斑剝磚牆的歷史痕跡,或醉心在鐘橋鼓樓的悠遠故事;可最迷人的還是市井小民的常民文化。而融合傳統和現代為一爐的新式老建築,更呈現了現代北京胡同居民獨到而優雅的生活步調。

HutongHouseRenovation_04-1024x682.png

這座居住著一家三口、坐落於西絨線胡同的小屋,即是巧妙結合今昔面貌的真實體現。原先以木質為架構的這座胡同木屋,保留著傳統的建築格局,由五棟小矮房圍出一個室外庭園。由於老式建築缺乏對外窗的採光概念,加上實際可運用的生活空間僅有十坪上下,這座木屋的改造者——OEU-ChaO 的建築師 Zhi Cheng,藉由輕盈的白色鋼質建材,結合原有的木頭結構,延伸出擁有大面落地窗採光,結合室內外通道的建築空間。

沿原先對外窗所擘劃出的空間,除了劃分廚房和戶外庭園的範圍外,緊挨著窗戶的兩側各有一鑲嵌式的長桌——一側轉化為室內輕巧的流理台,沿窗而立;而室外的桌面,則成為在庭園時的休憩空間。在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下,僅隔著一扇落地窗,室外長桌的巧思為晴天的空間運用增添了彈性;餐廳內可伸縮的木頭桌椅,則是家庭團聚時的情感承載之地。這樣的規劃,讓庭園和客室之間的互動性隨之增加,父母和孩子的燦爛笑靨,遂隨著斜射的溫柔光線,在這座胡同老屋中擴散開來。

HutongHouseRenovation_15.jpg

作為一家三口小家庭的住家,開放式的空間是家庭情感的期待;客廳沿白色牆面擺設著沙發、淺木紋家具,淡灰水泥地板共同描繪樸實卻溫馨的樣貌。節省空間的成果,讓孩子可以輕鬆地躍上沙發,在開放空間盡情探索,父母也能更寬心地在客廳一面閱讀,一面陪伴孩子的成長。此外,鑲嵌在木屋頂端結構的木質床板,佐以兼具收納和閱讀功能的書桌,三角形的靈活空間成為孩子成長的小小宇宙。以舒服的白色窗簾隔開,緊鄰客廳的下方空間則是父母能夠好好睡眠的溫柔鄉。

面向悠久傳統的歷史建築,在房價水漲船高的北京,能夠妥善保存並藉由創新賦予新生,實屬百年難得。透過舊時的天井引進日光,長廊巧妙引導生活路線,藉由輕質鋼構延伸出額外空間,在現代建築觀念重新規劃下,狹小的室內得以和天井在視覺和情感皆有所延伸,因而充滿小家庭獨特的溫馨感。事實上,胡同的平凡風景,正反映著新一代的北京人的生活智慧。低調保存著老北京深層豐厚的文化底蘊,同時融入當代少即是多的生活極簡風格,這座小屋揭示了傳統和現代共生的可能,並提供了光線、空氣、人情一齊流動的美好範例。

HutongHouseRenovation_3-1024x688.jpg

Photo Credit:  Photography is by Zhi Cheng
Full Article:thepolysh.com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